眾卿平身。朕今日心情甚佳,願與眾卿閒話。漢末亂世迄今,三分天下已成定局,然逐鹿中原、問鼎天下,乃我輩終生志向。朕父兄蓽路藍縷,我大吳方有如今之局面,朕今後必當謹守為君之道,內政、外交、軍事還請眾卿同心協力。

 

內政

內政經營鉅細靡遺,不過到了朕這個階段,就不應該再去管哪座城的農業值是多少這種問題,而是應該注意每座城的戰略意義。

 前線軍事防禦

接鄰其他勢力的城,也就是所謂的前線,這些城的首要目標應該是要成為堅固不摧的戰線,因此這些城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優先增加城防禦值,以及增加駐軍的數量。城的農業值也很要緊,主要是因為駐軍需要消耗兵糧,不過農業值不必太高即可足夠。

後方後勤補給

與前線相對的就是後方,這些後方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建構後勤補給的網路,發展農業、商業,以提供足夠的兵糧與金錢供前線使用。另一方面,部隊的新編與補充也可以從後方城市獲得,等部隊編成後就可以輸送到前線城市,縮短前線城市的發展時間,也縮短前線城市被攻陷的危險期。

造兵器與強化

還有一種作用的城市務必要處於君主直轄狀態,那就是設施裡有各兵種編制所、兵器製作所與造船所的城市,這些設施可以讓部隊升級,或是提供必要的工具以利攻擊或防守,尤其是君主自己直轄的部隊,有了這些城市的支援,攻擊力與防禦都會大幅提昇。

江夏是相當不錯強化兵種的城市

 

外交

外交的合縱連橫之道,相信眾卿都已相當明瞭,無需朕多言。在此只提醒一件事,為了讓官爵儘快晉升,對外擴張領土應以州為單位,例如掌握一州即可就任州牧、兩州為中郎將、三州為大將軍、六州為丞相等,因此外交的敵我經營應配合領土擴張的方向來辦理。值得一提的是,納為從屬的其他勢力也被視為掌握了該地的所有權,因此不必每個勢力都要完全征服,一樣可以加官晉爵。

戰役

發動戰役的意義

1.錦上添花:

戰役如同天下大勢一般,絕非弱國可為且能為之舉,戰役之發動一定是在我國居於優勢地位時,一舉將敵國加以殲滅之手段。正如同赤壁之戰,持平地講正是曹軍以優勢兵力意圖南下,若非周都督指揮若定,我國已亡矣。是故戰役實為強國之手段,眾卿應謹記。

2.加快速度:

國家草創時,因領土不大、資源不多,凡事皆需朕親力而為,才能獲得最高的效果,是以敵城需逐一攻佔,歷經野戰、攻城戰與巷道戰等過程。但當我國已是一方大國,廣土眾民、軍容壯盛,逐一攻城已是無必要之舉,應以發動戰役在短時間內一舉攻下敵方多數城市,如此,才能在朕有生之年,完成天下統一大業。

區域內所有敵城都要征服,速度快很多

 

3.避開難攻之城:

攻城戰階段,如果眾卿遇上易守難攻之城,輕則久攻不下,重則損兵折將又無所獲。然戰役階段,朕以戰略角度指揮戰事,各別城池的進攻是以包含眾多部隊的一支「軍勢」為單位進行,直接在大地圖上運作而不會進入攻城戰階段,因此個別城池的優勢將化約為簡單的數字計算,相對難度即可減低。

發動戰役的時機

1.敵寡我眾:

戰役之發動需以一個「地方」為單位,然可出兵參戰的城池卻不限於該「地方」內的城池。這代表兩層意義,第一,我國若未在該「地方」佔有多數城池,則先天上就面臨兵力無法迅速集中,及打擊面過大、要攻下的城池太多的困難。

第二,即使該「地方」內敵國城池不如我國多,但相鄰其他「地方」有敵國城池,則仍可出兵進行戰役。因此朕需衡量上述兩種情況,才能決定發動戰役與否。

2.官爵愈大:

官爵愈大可帶領的軍勢愈多,例如朕就可以帶領20支軍勢出擊,而能發動戰役的最低官爵是大將軍,只有5支軍勢而已。

官爵

可發動攻擊數量

皇帝

20

15

10

丞相

7

大將軍

5

 3.外交關係良好:

如果一個「地方」內有敵我以外的其他勢力,則他們的態度往往也是關鍵,如果他方能站在我國這邊,無疑是多了一個助力,反之則變成一個麻煩,戰線因此就會拉長。其他勢力的態度通常取決於平時彼此之間的外交關係,也就是說如果要讓其他勢力站在我國這邊,平時就要與他們保持友好的關係,否則戰役要發動時就來不及了。

當然也有例外的情形,除了牆頭草式的倒法,有時他國君主也會有很不理性的「扶弱」行為,只能解釋成是一時失神吧。

各勢力最後決定陣營

 

戰役的技巧

1.齊攻:

所有戰爭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就是集中攻擊,在最短的時間內集合我方的資源,全力攻破敵的一支軍勢。地圖上一支軍勢可被四個方向的敵軍圍住,只要有齊攻的情形發生,每支軍勢攻擊時就會連帶讓其他圍攻的軍勢多一次攻擊的機會,那麼四支軍勢就可以在一回合內攻擊16次,再強的敵軍都撐不下去。

2.親屬聯手:

只要有親屬關係的武將在同一支軍勢中,則該軍勢攻擊時會有15%的機會發動親屬聯手,則攻擊力會大幅提昇。親屬關係包括父子、兄弟等,但不包括堂兄弟、叔姪等,由於兄弟關係一般不容易瞭解,因此整理在下表中。

值得注意的是,一支軍勢有親屬兩人就夠了,再多也不會提昇發動的機率,因此如朕的孫氏家族人丁眾多,就可以分配在好幾支軍勢中加以運用。

父子聯手 

孫歆、孫震

孫堅、孫靜

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朗

孫登、孫和、孫休、孫亮

孫瑜、孫皎

曹昂、曹丕、曹彰、曹沖、曹熊、曹宇

曹昂、曹彰、曹植、曹沖、曹熊、曹宇

曹仁、曹純

曹爽、曹羲、曹訓

夏侯德、夏侯尚

夏侯霸、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

司馬炎、司馬攸

司馬師、司馬昭、司馬岫

司馬朗、司馬懿、司馬孚

諸葛恪、諸葛喬

諸葛謹、諸葛亮、諸葛均

關興、關索

關統、關彝

趙統、趙廣

張角、張寶、張梁

張承、張休

張紹、張苞

張魯、張衛

馬超、馬休、馬鐵

馬良、馬謖

糜竺、糜芳

袁遺、袁術

袁熙、袁尚

袁譚、袁熙

於夫羅、呼廚泉

蒯良、蒯越

毋丘儉、毋丘秀

韓玄、韓浩

嚴白虎、嚴輿

公孫康、公孫恭

公孫瓚、公孫越

胡奮、胡烈

蔡和、蔡中

士祇、士徽

士燮、士壹

周昕、周昂

祝融、帶來洞主

荀彧、荀諶

鍾毓、鍾會

申耽、申儀

辛評、辛毗

薛珝、薛瑩

全端、全懌

丁奉、丁封

董卓、董旻

文鴦、文虎

步協、步闡

孟獲、孟優

楊松、楊柏

劉琦、劉琮

劉璿、劉諶

劉岱、劉曄

留略、留平

呂曠、呂翔

不過就算有兄弟關係也有特殊例外的情形,眾卿皆知袁尚與袁譚因父親袁紹之死,為爭奪君主之位而反目;曹丕與曹植更有「七步成詩」的典故,這兩組人是絕對不會有同心一意發動親屬聯手的可能。另外在劇本六及七中,諸葛恪、諸葛喬也會反目成仇。

至於關羽與張遼兩個沒有血緣關係者,也會有相同的發動機會,可見英雄相惜者力量不下於手足兄弟。

3.技能說明

戰役時能發動的技能大致上分成施加於我方軍勢與對方軍勢兩種,後者因為還要通過敵軍謀將的考驗,因此多半不易成功,而前者多屬於激勵我軍的性質,無害人之意,自然不需接受考驗,成功率為百分之百。

因此諸如奮起與偽報、高昂與消沉等具有相對意義的技能,自然是以成功率高的奮起與高昂為主,施加於敵軍的偽報與消沉就不必了;其他像急襲、止行或工作等也可以多考慮考慮再用。

4.攻擊建築為主:

戰役的目的在於佔領城市。戰役發動後,我軍要面對的情勢是一連串的敵城必須要攻下,否則就算失敗,攻下單一城就需要好幾回合的時間,更何況是有很多城。一場戰役有時要耗掉半年的時間,這段時間之內其他事情像是內政等都不能做,是十分不划算的事情,因此戰役的進行就應該以佔領城市為惟一目的,敵方軍勢不需要全部殲滅。

不殲滅敵軍勢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留下敵的部隊為我所用,這與一般戰鬥的攻城戰道理相同,在我軍較為缺乏部隊、需要長時間補充部隊才能再發動戰爭的情形而言,直接攻城是正確的作法。

 

●●●●●●●●●●●●●●●●●●●●●●●●●●●●●●●

 

 

出師表                                                            姜維   延熙19年

臣維言:漢室中興大業未竟,臣等莫不夙夜匪懈,處心積慮。臣蒙諸葛丞相知遇之恩,二十又三年來六次北伐,今陛下封臣為大將軍,臣無喜悅之情而(編按:姜大將軍抱歉,給您翻譯成白話文…)深深感覺到責任更加沉重了。

臣六次北伐與魏將鄧艾對峙,戰事吃緊但仍心繫我朝諸事,現在我朝與孫吳聯手抗魏,兩國之間未有戰事發生,但天下大事瞬息萬變,兩國和平能有多久?諸葛丞相病逝後,南蠻叛亂再起,國境邊緣並不平靜。如今臣等將再次北伐,未防臣不在期間敵人趁我守備不嚴之際入侵,或諸將燥進沒把防禦搞好就一昧想著進攻,特請陛下交待諸將護國之道:

一般武將時期

身為一般武將能發揮的地方其實不多,因為無法像陛下或如軍勢長一般有調動部隊及制定方針的權力,因此只能以間接的方式來影響政局,希望增強我軍的實力。

選擇任務種類

任務種類大致分為內政、軍事、外交、人事等方面,其中與護國有關的是軍事及內政中的修築,前者範圍很廣,包括補充兵員、訓練、造兵器、強化等。這些任務的目的在於強化我軍的整體戰力,或是提昇防禦能力,但身為太守者必須以整體政務為觀點,難免會對這方面有所疏漏,因此一般武將時期在選擇任務時,應以選擇上述任務為主,才能在敵軍一波波來襲時有足夠的防禦力量。

選擇軍事類的任務

 

適當提案

一般武將所在的城池安全後,接下來就要考慮提出適當的對外提案,例如當太守就是陛下時,一般武將可以衡量天下大勢提出與各勢力合縱連橫的外交提案;部隊兵強馬壯時,也可以提案出兵戰鬥;當城池已經安全時,也可以提出調動的提案,讓自己轉移到其他處於危險狀態的城池,以相同的方法強化軍事力量。

就任太守

官階至五品後,隨時有可能獲得拔擢出任太守,此時的考慮關鍵在於將出任哪一座城的太守。因為在出任太守後,除非進一步晉升至二品官並就任都督,否則調動至別座城的機率不高,若城池的地理位置不佳或距離前線太遠,則接下來的發展就比較辛苦,要花較多的時間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因此在城池不理想時,寧可等待下一次機會。

太守時期

就任太守後是最為辛苦的時期,因為手中資源有限(只有一座城),卻需要為全國擔憂。此話怎講?關於治理一座城的注意事項相信陛下也很清楚,太守都嘛是忙到翻掉都沒空回家,但即使管好自己的城市不夠的,因為軍事上有所謂的戰線的觀念,前線的每一座城市都很重要,任何一座城陷落都會造成國家整體受到威脅。

主動救援

有事沒事就注意一下天下大勢,最好是在前線的敵城都派遣奸細,當敵軍進犯時能及早防備。不是說兵強馬壯的我城就一定安全,因為該城太守也可能過於謹慎不肯出兵,結果因敵軍圍城、防禦值耗盡而落得城陷的下場,因此當發現敵軍出兵時,最好能夠主動出兵救援,以避免無可挽回的後果。

搶佔戰略要地

主動救援還不夠,最好能夠儘早佔下戰略要地,以保長治久安。戰略要地例如柴桑,向東威脅到揚州北部諸城,向西則如一把利刃般刺入荊州中部,更是直接威脅了江夏、長沙等重要城市,因此柴桑是務必要掌握在手中的城池。

戰略要地也包括據點。再以柴桑為例,雖然它本身地理位置很重要,但陛下可以發現,在它南方仍有一條道路可以直接連通荊揚兩州,有時一不留神就會讓敵軍給溜過去,造成後方城市的重大傷害,因此在柴桑南方、道路中間的據點「南昌」就變得非常重要,一定要佔領並建設城塞,如此才能抵擋敵軍的行進。

戰略要地

 

軍勢長時期

到了軍勢長時期,因手中已有多數城池可以運用,人員與部隊的調動也完全自由,因此壓力相對減輕,除了太守時期的兩個重點事項不可忘記外,還有下列兩件事要做到:

戰略要地城市駐紮重兵

駐紮重兵的規模應該7至8萬以上,並至少有5至6名武將駐守,如此可大幅降低敵軍的攻擊意願,或者至少也能承受一次的攻擊,當然要注意城的防禦值要高,不高的話應以發展內政為都市方針,並強調城牆的修築。

緊急外交撤兵

軍勢長可以進行有限度的外交活動,雖然不能在戰略層面有所變革,但可以改變短時間內的勢力間關係,有時也能獲得一時的喘息時間。例如當我方城市遭到進攻,無論何種軍事方法都救不回來時,可以透過外交與敵方進行「和睦」的工作,一旦成功敵軍就必須退兵,雖然以國家的角度來講很可能很快地雙方就又打起仗來,但最起碼一時的停戰可以讓諸將有時間進行備戰工作,可以說是緩兵之計。

臣深深感到我朝諸將應該謀定而後動,防禦重於攻擊,區區巴蜀之地的有限資源才能得以發揮,請陛下嚴格督促諸將善加學習,則我漢室復興大業必然可以成功。(原載於164期電腦玩家,2005/3)

 

arrow
arrow

    Anton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